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一章 安抚 (第1/2页)
这场大胜,对朝廷百官,对神京皇城,对长安百万民众,乃至对整个天下,都带来了一场无比巨大的冲击! 这二三年来,天下着实多事。 甚至连天家,都险些沦落到血脉断绝无以为继的地步。 不知多少人在暗中感叹,社稷到了末期,似乎又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而贾琮归宗天家后,一系列的举措,更是让朝野人心不安。 大力支持赵青山血洗整个官场,官心不稳。 新法大力加深,士林之心涣散。 废黜九边,以大拉练的方式收军权,削弱各大军头的实力,军心其实也不宁。 再加上齐鲁大旱,河道发难,总起看来,似已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莫说朝野上下,就连贾琮的铁杆死忠赵青山,心里未尝没有胆战心惊的危机感…… 无数人怀抱着各种各样的心思,或忧国忧民、或幸灾乐祸,等待着北疆这场绝大多数人不看好的战争的结果。 等待着最坏的消息传来,然而等到的,竟是北疆大胜,刘耀伦以八万大军一举覆灭喀尔喀蒙古三部二十万控弦铁骑的惊世战果!! 这一古今罕见的大胜,如飓风一般,将笼罩在整个神京城上空的阴霾和弥漫着的绝望气息,一瞬间吹散的玉宇澄清! 所有的不安、不稳、不宁乃至一些包藏的祸心,在得闻这场大胜之后,悉数消散的无影无踪。 而力主裁撤九边,辣手去腐肉的贾琮,配上那句铮铮之气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一下登上了神坛! 之前所有的不好,所有的心狠手辣、刻薄寡恩,都成了大魄力、大气运的圣君。 潜龙时的境遇,不再是造成心性刻薄寡恩的缘由,反而成了极重要的磨砺。 同一时间,无数说书先生再度遍布各大茶楼酒肆,乃至出城前往乡土村舍间,诉说着太子的传奇人生…… 这一战,抵定了大乾风雨飘摇的国运! …… 慈宁宫,寿萱殿。 整个皇城,早已张灯结彩。 笑语欢歌不绝于耳。 慈宁宫中,自然更是如此。 平儿、宝钗等人,早就命宫人取来新式的玻璃宫灯悬于各处。 弦月之下,殿宇重重,仿若天宫。 然而,就在这盛况之下,寿萱殿内,太后和武王两位人间至尊,却在安抚着贾琮。 世上岂有皆尽欢喜之事…… 今日含元殿内得大胜捷报后,君臣俱欢。 然总有“忧国忧民”之臣,大喜之后,就要商议如何大赏三军时,先是隐隐怀疑战报的真伪,最好持重对待。 又指责刘耀伦以一万军为饵,用兵不当,伤亡惨重,当以军功补过。 这便是赤果果的文武之争,天性中要打压武将功勋。 贾琮震怒之下,还未来得及训斥,那红翎小将就暴怒了。 自揭身份,竟为刘耀伦次子幼孙刘克。 这一战,刘耀伦抬棺出征,其从军之长子、长孙、次子、侄子、侄孙,甚至妻族子弟,并二十八位刘氏族人,皆在那几乎悉数战殁的先锋大军中。 没有一人活着走下战场…… 刘克是刘耀伦家族中,除却刘耀伦外,最后一个男丁,还是他大伯刘国正藏了私心,担心老父以后无人尽孝,将他留在了中军,才苟活下来的。 刘克用最惨烈的声音嘶声力竭的向弹劾刘耀伦的言官抗诉:“这一战,刘家未曾辜负皇恩啊!!” 说罢,就昏倒在含元殿上。 暴怒的贾琮,当场走下殿内要亲手诛了言官,只是被唬个半死的赵青山等重臣竭力跪劝了下来。 那三名忧国忧民的言官,则被发配到北疆军中效力…… 虽如此,仍难解贾琮的恨意。 但他也知道,只能如此了。 若因几句弹劾就斩了言官,怕是要出大事的,眼下的情形,也不适合杀人。 此事当算是欢庆之日的一点阴影,旁人很快就过去了,顶多感慨一句满门忠烈,相比于这千百年来少有的大胜,些许损伤算得了什么? 然而贾琮心里,却始终如同堵了块石头般难以释怀。 脸上难见什么笑容。 他不怕别人对他恶,但是委实受不得旁人对他太好,尤其是以性命为代价。 尽管他明白,刘耀伦忠的是他心中的大义,忠的是太子这个位置的知遇之恩。 但无论如何,这份效忠,终究是落在了贾琮身上。 用几乎阖族之殇,来忠于王事。如今刘家满门,只剩下那些孤寡妇孺。 贾琮心中着实心痛! 含元殿上的事自然瞒不过太后和武王,这还是贾琮归宗之后第一次发那么大的火,所以二人如同哄小孩般,一直在说着好话。 “太子,刘耀伦这人,朕知道,古板的紧。当年在方程麾下,冲锋打仗勇猛无匹。只是人一根筋。也是朕疏忽了,忘了他的秉性,不然理当料到他会有此布置。只是将军马革裹尸还,且一战立下千古功勋,并非哀事。若非太子不许,此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