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隐士的前半生_第九十六章 敦煌佛世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 敦煌佛世界 (第3/4页)

“谁?”我比较好奇。

    “张大千”。

    “那个著名画家?你是说曾在敦煌学习描摹的张大千?”我吃惊了,他有什么不好评价的?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大师,敦煌艺术的推广者,他应该是有功的啊?

    “不能为了一已之私,或者就算是一已之爱,而让国宝永久毁损,他也是破坏者!”小池愤愤不平。

    然后小池给我们讲述了这段故事。

    1940年起到1942年,张大千来到敦煌,到洞窟中描摹壁画,这本是一个美术家对艺术传承的学习和热爱,是值得赞赏的。但是,他在描摹过程中,发现,第一层壁画有起皮的现象,下面好像还有一层,他为了自己的好奇心,不顾文物的完整性,自己粗暴地剥掉西夏时期画的第一层,弃之不顾,继续描摹第二层的晚唐壁画,当他把第二层描完时,他发现下面还有一层,于是继续剥开,于是出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盛唐壁画,由于他的粗暴施工,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些晚唐、西夏的真品了,只能在某一张他的画稿中看到部分的速写本,与真迹不可同日面语,他这明明是以研究为名,行毁坏之实,为了几张画稿,破坏千年珍品。

    他总共破坏了三十多处,涉及多个洞窟,并且是那些当年最美丽最有价值的壁画,这是我们自己的人,这是懂行的人,还有什么理由呢?

    “当然,他后来的际遇,似乎也证明了因果报应。”小池说到。

    “他后来怎么了?”高妍也感起了兴趣。

    “他看了不该他看的东西,后来,他的眼睛瞎了。他新手撕碎了凝结在壁画中的神圣情感,所以他晚年漂泊异国,饱受思乡之苦。”小池简要给我们介绍了张大千的后半生,觉得这仿佛是因果报应,我觉得不太靠谱,但又不好当面指出来。

    离开莫高窟,我在想,那些曾经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古国,一个个都因外敌入侵而消亡,我想起了那些西域路上的王朝,都因气候变化而消亡。不用说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就说,从张骞以来,那些我们熟悉的名字:楼兰、高昌等国,都已经消失在这茫茫大漠之中。国运文运相似,即使曾经无比发达,也逃不脱盛极而衰的规律。易经上说:亢龙有悔。

    但是,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躲过无数次灾难,在几千年的风波中存活下来,一次次实现了易经中所说的:否极泰来。

    这估计不仅仅是幸运的原因,也不是没有过强敌,也不是没有被征服,也不是没有过衰败,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肯定有它内在的秘密。这个文明也许掌握了长生的密码,也许具有自我进化的基因。

    下一站就是月牙泉了,这倒是妍子在今天行程中最期待的地方。

    这里有座山,叫做鸣沙山,这里有汪泉,叫做月牙泉。这个搭配十分奇怪,但它就出现在这个地方。

    当然,有地质学的解释,所谓地下水的原因,也有沙丘和风向的原因等。当然,我也曾听过风水学的解释,阳极生阴,西方为金,金旺生水等。但是,当你见到这种神奇时,你不会去考察原因,你只会兴奋和感动,这才是一个人应当拥有的心情。

    小池好像懂得我的想法,她站在这碧绿面前,她没有说一句话。虽然高妍和思远在叽叽喳喳,但他们说的不是解释,而是心情,倒显得与此时此景十分的融洽。

    遥想古代,行走在沙漠戈壁的商队,干渴和饥饿让他们面临死亡,他们也许对佛在做最后的祷告,但奇迹出现了,他们看见了这汪泉,在沙漠包围的深处,清澈美丽得象一个梦。只有佛祖的保佑,只有观音菩萨的慈爱,才会创造出这样的生机。

    于是,当他们从长安返回,带着大量的金钱物资,带着对繁华长安的记忆,再次经过这个地方,他们不由得想起了佛祖的恩典,用塑像用壁画来表达崇拜,用一个个精美的洞窟,来向后人展示慈悲的力量,美丽的西天。

    这里的风是奇怪的,从外面来,转一圈,由下往上吹。这里的沙是奇怪的,乘着风向上跑,还发出欢快的鸣叫。这里的泉是奇怪的,没一丝波纹,永远那么大,像一个巨型的月牙,映衬着天上的月亮。有一座精美的楼,有一些绿色的草,都是因为这泉而存在。有很多人来,有很多故事,都因这泉水而发生。

    沙洲城,也就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