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_第503章 男人无所谓忠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03章 男人无所谓忠诚 (第1/3页)

    今年梅雨季节的时候,太原的雨水特别多,淅淅沥沥的下个没完。地里好多禾苗都被淹死,无论大地主还是自耕农,都是日夜不歇的防涝,但依旧聊胜于无,损失惨重。

    而到了夏天,又一连几十天不下雨,大片的土地被晒得龟裂,很多灌溉的小水渠都干涸了。

    有些良田离灌溉的小河比较近,还可以靠肩挑手提,从河里取水灌溉。那些距离河道比较远的地方就惨了,很多土地都已经救不回来了。

    一条河上下游的村子为了争水而械斗,更是屡见不鲜。

    大雨之后有大旱,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的河东必定是一个大灾年,歉收已经在路上了。

    如此“任性”的气候,似乎也影响了河东守军的士气。

    气候不好,秋天就没有好收成;

    收成不好,军粮的筹集就会出问题;

    军粮的筹集都出问题了,丘八们都要饿肚子,那士气能高涨得起来么?

    如今太子私自登基名不正言不顺,圣人不在长安而待在晋州滞留不去,再加上粮草也不足。

    这些破事堆积起来,让军中议论纷纷,人心浮动。

    坐镇太原的王忠嗣,虽然想了很多办法稳定军心,但都是收效甚微。

    问题的源头不在他这里,强压的效果不可能好。

    在河东守军内部困顿之时,外部也出事了。

    河东的战局,似乎是因为官军内部不团结,逐渐变得恶劣起来。

    史思明这几个月时间也没闲着,他带着河北叛军频频从雁门出发南下,骚扰距离雁门最近的崞县,打击粮道,隔绝商贾,歼灭落单的官军队伍。

    河北叛军积小胜为大胜,似乎是在绞杀崞县守军的后勤,让官军吃不好睡不好害怕出城。

    这种钝刀割肉,让官军这边十分难受。

    崞县守将程千里,本就是专程对付史思明而带兵守在这里的。

    他见河北叛军已经不再龟缩雁门,频频出击袭击粮道,便向王忠嗣汇报了近期军情,并提出可以诱敌深入,把史思明吊出来的作战计划。

    程千里的计划是:官军先步步后撤,每次都小败,逐渐退出秀荣以北的唐林、定襄、崞县等据点,让史思明和他麾下贼军逐渐骄横,引诱他带兵攻打秀荣。

    官军再雷霆出击,截断其后路,聚而歼之。

    信件送到太原城,王忠嗣觉得此计虽险,却是值得一试。

    但是他对此还是有些犯难。

    因为王忠嗣的亲信部曲,已经被基哥调走,跟着一起去了晋州,准备打进关中夺权。

    包括李光弼、郭子仪、高仙芝等人,都不在太原。

    剩下的守军,大部分都是以赤水军为主干的河西军。

    王忠嗣如今在这里的根基并不深。

    当年的人脉,一部分跟了方重勇,一部分外调,早就是物是人非。

    赤水军内部现在基本上是河西本土派掌权,不是王忠嗣可以随意指挥的。

    他不得不放下身段,跟安重璋商议大事。

    然而,安重璋却直接否决了程千里的建议。

    安重璋的理由很充分:史思明狡诈非常,一旦官军离开太原,在忻州与之决战,那么很有可能被他钻空子。

    若是战败,太原便相当危险了,甚至整个河东的防御体系都会崩溃。

    既然基哥已经带了数万精兵西进长安,那么此时并不是与史思明决战的好机会。

    只要苟住就行,甚至极端情况下,秀荣城让给史思明也无所谓,保存兵力为上!

    王忠嗣无法说服安重璋,而且对方的意见确实也不无道理,于是便否决了程千里的提议。

    眼见事不可为,程千里只好带兵退回了忻州,将北面大量防区拱手相让给史思明,决心死守秀荣城。利用粮道较短的优势,拖死河北叛军。

    表面上看官军似乎是没吃什么大亏,但明摆着颓势尽显。这种状况不仅官军内部各路将领都看到了,史思明更是洞若观火。战局的天平,已经在悄悄逆转。

    ……

    这天刚刚入夜,赤水军军使安重璋在晋祠大营外巡视了一圈,身心疲惫的回到军帐。

    屏退亲兵之后,他便悄悄的从怀里摸出一封信,在油灯下反复查看。

    其实这封信收到已经有好几天了,但安重璋一直拿不定主意。

    他弟弟安抱真在信中说:基哥已经是冢中枯骨,安家在凉州经营百年,在朝廷经营数十年。一旦不能从龙,先辈所有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