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燕国内乱 (第2/4页)
打通楚西南与乾江南的联系,对日后整个楚西南的发展,都是有着极大的好处。 同样的,作为这里扎根的唯一大贵族,谢家日后的发展,自然也会更好。 所以,身为大燕摄政王的郑凡才会对谢渚阳有这般高的评价。 在大楚仍有希望时,谢渚阳愿意以身作饵,拼一个翻盘的机会; 在大楚没有希望后,他又能屈能伸,郑凡一道王令之下,他拖着病体也依旧上前线,为燕人开路; 做工时,并未磨洋工,又着眼于谢家的未来; 这人, 简直务实得可怕。 郑凡端起茶杯,余光又瞥了一眼谢玉安; 没有谢渚阳这个老爹,原本轨迹下,他谢玉安也很难那般丰顺地取熊氏而代楚吧。 “王爷,我军行进的速度,是否过快了一些?”谢玉安问道。 郑凡摇摇头,道:“还好,孤还嫌慢呢。” 王爷伸了个懒腰, 他可是向往大乾的江南太久了; 从最早在虎头城吃沙子时,就在憧憬着乾国的花花江南,一定程度上,你可以说它腐朽,可以抨击它堕落,可以数落它奢靡,什么“商女不知亡国恨”,一股脑地都砸上去都不带冤枉的; 但你无法否认的是, 站在郑凡的视角来看, 那座江南, 才最符合郑凡认知中对古代“江山如画”的代入感。 青楼花魁, 诗词歌赋, 才子风流, 这他娘的,才叫生活。 对比之下,大燕的金戈铁马还好,但那“红帐子”和江南的瘦马比起来,简直土了个掉渣; 如果不是四娘在晋东开办了一些高档的场子挽回了一点颜面,那整个北方,燕晋之地,真可谓是一群土包子。 早先时候,郑凡和魔王们还商量过,万一哪天事不可为,大不了跑江南去潇洒潇洒。 可事与愿违,伴随着郑凡在燕国的步步高升,身份地位的日隆,早早地就断绝了郑凡偷偷跑去江南看看风景的可能; 原因就一个……怕银甲卫。 收拢起了心思, 郑凡摆摆手, 道: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不过这些,不打紧。另一边,他们能配合好孤的。” 谢玉安张了张嘴,最后只能道: “我真是……羡慕。” 哪怕将大皇子与李良申他们剔除,有梁程和苟莫离在北边战场上坐镇,郑凡根本就不用担心配合与呼应不起来; 哪怕受限于消息传递的方式,必然存在很大程度的滞缓,但无所谓,谁叫大燕,谁叫他晋东……帅才多呢? 这时,刘大虎走了进来: “王爷,该用午食了。” “好。” 刘大虎命人端来了午食,一众年纪较小的亲卫端送上来,郑霖也在其间; 不过,自家这儿子脾气差是差,但办起事儿来,还真不用担心,他一直隐藏得很好,没有显现出任何异类感。 这种遮掩,起码得持续到大军入江南后才能结束; 剑圣与造剑师也走了进来一起进食,四个人坐一桌,分餐制; 一顿饭,吃得不算其乐融融,但也在日常之中添了不少柔和味儿。 饭后, 郑凡走出帅帐活络活络筋骨,同时开始练刀。 剑圣则和造剑师开始下棋; 等到黄昏时,帅帐迁移,大家又开始赶路,不过,撇开谢渚阳那边以及年尧那边,郑凡所率的这五万中军,是分为两段赶路的; 所以,帅帐的迁移就简单多了,从尾端到前端就是,然后可以继续等待变成尾端。 这么做的原因倒不是为了行军和指挥考虑, 纯粹是这样可以休息一天; 跟随帅帐后, 谢玉安也慢慢发现了摄政王的这种从容,在心里默默地佩服。 一想到自己先前和其对弈时,自己这边严阵以待无比紧张,而对面的摄政王仍然是这种从容姿态…… 输,可能真的不冤。 …… 燕京城; 一场轩然大波,已经在京城掀起。 楚国向晋东摄政王府称臣,自降国格,但同时,楚国的使者在向朝廷派遣使者时,依旧用的是“楚国”规格。 楚使更是信誓旦旦地喊出:我大楚只是败于摄政王,而非败于燕国。 这一下子,不仅是朝堂炸锅,连带着士林以及民间,都因此陷入了两派观点争论不休的境地。 有人主张认为这实在是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