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开局无双_第一二五章:左右武卫的强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二五章:左右武卫的强大 (第1/1页)


                        长孙无忧像看怪物一样看着王运。
    这个晋王看着也不是非常的壮,怎么就能够把一匹疾驰的奔马轻松拽倒呢?
    薛收咧咧嘴,和牵着马的长孙无忌直接就走,看不得看不得,还是赶紧撤人。
    长孙无忌边走还边摸了摸王运的马,心里不由感叹真是一匹好马,那么大的动静动都不动。
    而此时的李元吉整个人很狼狈,胳膊肘的衣服破了,里面渗出了血,脸也摔肿了,不过没什么大事。
    等他翻起身后红着眼看着王运,下一刻握紧拳头直接冲了上来,王运收了不少力一脚踹了过去。
    李元吉拿胳膊一挡,接着一股巨力从接触点涌了过来,他“噔噔噔”的连退几步还是没有站稳,直接翻滚了一周半跪在地上。
    李元吉起身低头看了看自己颤抖的双手,抬头死死的盯着王运:
    “你是何人?”
    “叫表兄。”王运面带微笑。
    “你是王行道?”
    王运笑容不变的点点头,李元吉猜到很正常,够资格让他喊表兄的只有自己,能揉捏的他手无缚鸡之力的只有一个王运。
    李元吉抬起头满脸不屑的看着王运,然后“呸”的往地上吐了一口血水,接着转身就跑。
    “呵,我还以为你多牛皮呢,欠收拾。”
    王运脸上的笑容更加浓郁了一些,走向刚刚的马,李元吉的马有些害怕,后退了两步。
    王运只是抬手一指就定定的站在那儿不敢动弹,他扯断马鞍上的绳子,然后拿起马鞍对准李元吉扔了过去。
    李元吉跑着跑着想看看后面王运追来没,然后他就看到了飞到他眼前的马鞍和影影约约上马追过来的王运。
    马鞍砸到了他左肩膀,一股巨力直接把李元吉砸翻在地,下一刻王运就来到他面前,非常潇洒的翻身下马踩住了他的胸口。
    李元吉伸出双手想要拿开但是纹丝不动,他挥舞着右拳想要锤在王运腿上。
    但是被王运一脚踢开,接着蹲下控制力道一巴掌扇在了李元吉脸上,左脸肉眼可见的肿了起来。
    李元吉先是一愣,然后狂吼道:
    “你敢打本王的脸!!!”
    接着疯狂的挣扎了起来,王运挥动左手又是给他右脸一巴掌。
    “王行道!!!”
    “啪,叫表兄!”
    “你……”
    “啪!”
    李元吉整个人都被打傻了,眼泪从眼角控制不住的涌出。
    王运又来了两巴掌以后站起了身,因为值守皇城的左右武卫来了,你说巧不巧,正好就是张承。
    王运挥挥手让他赶紧走,远远看到是王运,张承非常顺畅的转了个弯往来时的方向走去,边走还边招手:
    “走走走!”
    “中郎将,是谁啊,敢在皇城动手?”
    “我左右武卫大将军,晋王殿下。”
    问话的将士立马闭上了嘴巴,和其他人跟着张承快速撤退。
    王运看着他们走了以后抬脚踢在李元吉腹部,把他整个人都踢出了一丈远。
    “叫表兄!”
    李元吉面色痛苦的捂着肚子,一声不吭。
    
            
                        王运笑了笑,行,挺硬,是个猛将的好苗子。
    李元吉的三观与常人不同,相比普通人他的精神也有些不太正常,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区别对待。
    窦皇后生下他以后就把他给扔了,原因就是他长的丑,长的不像一个中原人。
    其他兄弟几个完美继承了李渊和窦皇后的中原血统,长的一表人才,但是李元吉完美的继承了他们的鲜卑血统。
    放在后世不算丑,混血儿说不定还比较吃香,但是现在嘛,那就是丑的明显,看着就是一个胡人,不被人所承认。
    所以他不受所有人的待见,李渊也对他不喜欢,在李元吉身上,李渊爱的是他的儿子身份,嫡子身份。
    所以自小长大的这个环境,就造就了他这个异常的敏感的性格,他自小就非常的嚣张,而他的嚣张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
    尤其是他爹当了皇帝以后,整个人那就直接进化了。
    谁敢露出一丝一毫的对他不尊敬,不谦卑,那他就会乱想,越想越气,越想越气,然后疯狂的、不考虑后果的报复回去。
    他的残暴、滥杀都是源自于此,能被他那个见惯了生死的亲爹评价豺狼心性,残暴不仁,你可以想想他干的事有多恐怖。
    绝对比你想的最恐怖的情况还要恐怖,这个人内心深处没有道德,什么道德底线都没有。
    而要想改变他这个性子,那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可以压制,可以削弱。
    而方法很简单,找一个能够压住他的人,然后疯狂的摧残他,接着让他知道他自身的价值。
    而他的价值是什么,他的价值也就只剩下这一身的武力了。
    而他的价值实现了以后,感受着别人对他刮目相看的赞赏眼神,他心中那一瞬间的感受,绝对比常人的百倍千倍还要爽。
    然后不再刺激他,有人看着他,基本也算是回归正途了。
    他这种状态和王运前世看过的一部漫画里的一个人很像,那就是《一人之下》的白鸮梁挺。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句话反之亦然。
    压他的人,自然没有人比王运更合适了,而王运管他的原因,不是为了拉拢他,也不是因为善心大发对他起了怜悯之心。
    死在他手上的人那么多,自己的怜悯王运还是管的住的,李元吉不管再可怜,可恨才是他的代名词,这种人不值得怜悯。
    他这么做只是因为好玩,只是因为他觉得让世间少一个祸害是个好事。
    有时间就教训一下他,提点两句,没时间就不管他,王运没那个闲工夫手把手的帮李渊教孩子。
    只求你别再出来祸害人就行。
    王运走过去一把抓住他的头冠,看着他的脸说道:
    “叫表兄。”
    等了三息后看着李元吉不开口,王运松开手,起身又是一脚,在拐角处的张承看的牙酸,再打就打死了啊!
    放心,王运收着力道呢,打不死。
    王运连续不停巴掌脚的让李元吉叫,但李元吉就是不叫,很硬。
    王运表示不错,我很喜欢,就看好你这种硬的。
    王运抬头看了看太阳,差不多下午四点多。
    “我今日还有事,不叫是吧,行,咱们慢慢来。”
    王运抬腿一脚踢晕李元吉,抓住后脖颈的衣服提着他翻身上马喊道:
    “张承!”
    “末将在。”张承立马从拐角处站了出来。
    “让右武卫中郎将以上将领来左武卫大营。”
    “末将领命!”
    接着王运调转马头提着李元吉往左武卫大营而去。
    
            
                        承天门东侧长乐门正南对着的是殿中省,殿中省下方是左武卫大营,而再下方就是尚书省和下辖六部。
    左武卫西侧是左监门府,再西侧是承天门朱雀门大道,也就是皇城中轴线,再西侧就是右武卫。
    左右武卫中间就隔着一个左监门府。
    皇城里的十卫四府大营那是办公地点,左右屯卫在北边,所以就是十卫,统称十二卫。
    十二卫的事物还是很多的,因为它们掌管着整个天下的骠骑府,相当于掌管着整个天下的兵马。
    他们的番上、换兵等事物都是由十二卫掌管着。
    至于李世民、王运的这种大行台同样掌管着一地的兵马,这其实不冲突,因为大行台这玩意是现如今战时的特殊产物。
    所以这皇城之中的兵马不是所有,只是部分,因为还有很多属官,地方不够。
    而这十二卫中战力最强大的就是左右武卫,现如今还有左右屯卫可以比一比,以后没裁军之前就是最强,裁军以后也不弱。
    而说起强的原因,就要提两点因素,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
    而这两点因素的基础,就是左右武卫所掌管的军府全都位于关中。
    第一点很简单,大唐以关中打天下,关中兵马相比于其他地方的战斗力自不用说,所以左右武卫强是必然的。
    而第二点就是府兵制的番上制度了,简单来说就是换班,各地的军府需要一直派遣兵马来京都番上。
    离京城500里内,一府分为5组。
    举个例子,一中府千人,一营一组,一组一组的番上。
    500里外分为7组,1000里外分为8组,2000里外则分为9组。
    除了两千里外的军府,考虑到路上花费时间太长需要上班两个月外,其他的都上一个月,这时间是不算路上花费的时间的。
    而长安就坐落在关中,兵马汇集起来很简单,来回加上班最多也就两个月时间。
    时间短了,不会太过担心家里的情况,精气神高不少,而且一直在流动,谁能够保证这一批批兵马的战斗力?
    只有坐落关中的左右武卫可以,而左右武卫兵马也是最多的,足足五万左右,关键时刻大爆兵,能到二十万。
    一卫掌管的军府是四五十个左右,而左右武卫一共掌管了二百一十六个,整个关中所有的军府,这才是兵马这么多的原因。
    而它们掌管这么多是因为加上了左右屯卫的。
    左右屯卫是元从,父死子替,有战损都是李渊派遣亲信亲自选择补充。
    简而言之,他们是职业兵,不用轮换,所以左右屯卫麾下的军府,是由左右武卫在掌管。
    这就是关中没撤军,自身没削弱之前的左右武卫。
    这也是为何左右武卫大将军,不是李渊亲信担任就是挂个虚名空置的原因。
    左右武卫以前就是个兵源地,打起仗就从左右武卫抽兵,就相当于从关中抽兵了。
    所以王运不能丝毫不管,接下来用的还是他们,今天跑来看看就是这原因。
    其实现如今王运的手中权利,相比于李世民是丝毫不差的。
    我实际有一个大行台,你实际掌管凉州,你管辖的关中兵马其实实际由我掌控,再加上杂七杂八的,两人差不多。
    王运估摸着李渊让他掌控左右武卫,也有扼制李世民的心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