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者仙_第一百四十九章 有吏来捉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 有吏来捉人 (第1/1页)


                        



book chapter list

      第一百四十九章有吏来捉人      “今日立此封神榜,是以止戈修者插手尘世。但上天厚德,为息尘乱。我等皆可尽心辅佐各方君王,以尘世之法平定祸乱,天名之曰‘封神之战’。自今日起,但凡尘世间有对封神之战立功,而有殒命于此战者,皆可入榜,重塑肉身,可享天命。”      自那日之后,天下大局似乎成了一种默契,曾经在这个世界搅动风云的仙人们都似乎绝迹了一般。即使偶尔被请出一面,也只是走走过场,未尝见到有直接出手的。但唯一可迹的是,某某仙的高徒下山了,参与了辅佐君王的重任。他们的出手没有之前那般的,动则城破人消,动则千里灭绝。似乎他们没有其师那般的实力,也只是在军中较之常人奇异,只在军中对垒罢了。      孟晓山安排完这般事,便抽身事外,以期战事能早早地结束。摆开柳阿娇及其师兄的困扰,暂时逃之夭夭,自称出来逛逛。      大好世界,山清水秀,百卉含英,春意盎然!整个世界似乎显现出了新的朝气。孟晓山游走其间,或是跋山涉水沿途欣赏天然景观,或是深入闹市体察人情世故。这个凹丘小千世界已然与孟晓山混为一体,终究是剪不断的共生关系了。孟晓山一边熟悉着这小千世界的天地法则,一边游走于各处,了解山川河流,去认识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      他知道,现在中卉神州正向着原定的方向发展,这得益于他故乡地球的封神神话。有了秩序,相信一切都可以让这个世界恢复正常。他知道,目前柳阿娇及那十一位修真者都各自隐于山林,各自占据了天然的洞府,而且正在广收弟子,传习修真之法,为得是夺得封神的名额。但是,晓山却一点儿也不担心,反而更乐于此事。本来开始时,他还担心,若是封神之战结束后,被封神的人都没有修为可怎么办?肯定是要让柳阿娇他们给教习的。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这么积极。其实,孟晓山还是把此事想得太过于简单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分割,柳阿娇他们广收弟子,为得不就是在封神以后的利益团体。当然,此事就不多细表了。      话说孟晓山穿行于各处,听说楚国兵锋甚盛,已经连赢数场大战不禁惊奇。后来细细打听,才知道敢情自己当初在储蓄站任职时特意让人打造的弓箭,被楚国重视了起来,已经广布与楚军之中。双方交战时,人还没有见面,先上来几通的远距离射箭,然后再冲上人头,近战厮杀。此种方法,让楚国在战争中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晓山甩了甩头,一边感叹楚国人的精明,一边继续任毛驴往前走。远处是楚国的一个村落,由于时值晌午,各家各院升起来了熣烟。毛驴似乎是嗅到了饭菜的香味,直朝那村落走去。倒骑毛驴的孟晓山似乎很惬意,迷瞪着眼睛好像要睡着的一般。村落里,耍闹的孩子俱都停下来,好奇地看着一个倒骑毛驴的陌生人,似乎想到了捣蛋的坏主意,围过来偷偷地摸一把驴屁股。      孟晓山任由毛驴走,肚子咕噜噜地响,一边发愁着该向谁家借口饭吃。由于是村落,他根本不会想这边会有社馆、饭馆之类的,而且现实也确实没有。      毛驴任性地走着,铃铛噹噹地响着。突然它停了下来,不再前行,原地踢踏着蹄子。孟晓山睁开了惺忪的眼皮,看到一家盈实的院子,门口的槐树枝繁叶茂的,树下是绿皮的草。驴儿不走,原来是找到了食物,晓山笑了笑,心想这个院子的墙砖是烧结出来的,不是一般农家的土坯墙,想来是个村里的大户,索性也到这一家借口饭来吃。下了驴,便拍了拍门。      开门的是一个孩童,约七、八岁,绑着一条小辫子,小脸红扑扑的。大眼睛一转,好奇地奶声道:“你找谁?我爹爹不在家”。      晓山微蹲下身子:“那你家大人都谁在家呢?”      小孩子正要回答之际,一个妇人从旁边的厨房冲出去,一把拦住自己的孩子,戒备地看着孟晓山道:“你是谁?要干什么?”      孟晓山看到出来的夫人约二十七八,脸上兀自留有一些厨房做饭烧火后的炭黑,头发梢上插着白布剪出的花,想来是家里正在服丧的。他躬身一下,道:“大嫂,您不用担心,我不是歹人。我是从外地经商到此,现下又饿又累,想向您这儿讨口饭吃”。      妇人细眼瞧了瞧晓山,见他脸相普通,风尘仆仆,确实是像行走的过客商人。她道:“可以是可以的,但是现下饭还没有做好”。      晓山忙道:“没事儿的,我可以等的!真是多亏大嫂的好心”说着还象征地拍拍自己饥饿的肚子。      妇人表情有些扭捏,似乎无可奈何,她道:“家中男人不在家,只有卧病在床的老母,和孩子在家,所以不能要你进入房内等待。你若不介意,就在院子里等吧”。    
            
                        try{ggauto();} catch(ex){}  “明白,好、好”晓山点头应道。他便寻着院里的一块石块坐下,静静地等待。只见那妇人没有直接进厨房,而是拉着自己的孩子进屋,然后抬出她生病的婆婆,安置在院里,通过这样来避开嫌疑,她这才进了厨房。      厨房的烟再次冒了出来,孟晓山无所事事地欣赏着这个院子的布局,从一颗老槐树到院子里放着的锄具,然后再到坐在躺椅上年迈的老婆婆。      老婆婆微笑示意,虽然身体病地站不起来,但手一直拽着自己的小孙子,似乎有些戒备眼前的年轻人。她咳了咳痰,用年迈的声音道:“小伙子是哪里人啊?”      晓山略想一下,应道:“阿婆,我是鲤城人”。      老婆婆密麻的皱纹动了一下,道:“听你的口音,似乎不像是鲤城的啊?”她抓住孙子的手又紧了紧。      晓山忙微笑解释道:“阿婆不要误会,我虽是鲤城人,但常年跟随家祖奔波于各地,走商久了,自己的口音也越来越变味了”。      老婆婆这才放了心,道:“是啊,走商的都是四海为家,都是混口饭吃,不容易的。”说完,就是一声长长的唉叹。      晓山见老人似乎有心事,心想她家人俱都戴着孝,想来肯定是家中老人去了世。正想着如何去安慰她。突然门外传来急促的拍门声,“嘭、嘭、嘭、、、”一个紧一个地,似乎来人很不客气,门板都快被敲折了一般。      妇人急急忙地从厨房出来,顺着门缝一看,却是害怕地发抖,转头直对晓山道“外面是来抓壮丁的,你快找个地儿藏起来吧”。      孟晓山一头雾水,还在纳闷来的人是谁?要债的?、、、、、      老婆婆急声道:“柴火堆里可以藏得下人,快去躲躲先”。      待晓山刚藏身好,只听嘡啷一声,门板被撞开了。接着便听到有三个脚步声冲了进来,一边还传来叮当叮当的铁链子声,一边有人高喝着:“丁家才,在哪里?”      老婆婆在妇人的搀扶下站起了身,一边安抚着被惊吓哭泣的孩孙,一边对来者三人道:“官爷,家才在五年前的那场旱灾时已经饿死”。      “饿死?”一个凶神恶煞官爷喝道:“怕是逃了去吧”。      另一个官爷皮笑肉不笑地道:“现在我国战事吃紧,国家安危大于一切。你家男丁逃走,不服兵役,是不是想全家获罪?”      妇人听罢,直吓得呶哭。老婆婆哽咽道:“家中老头已经随军出征,不知是生是死,两个儿子早已经捐躯,三儿子家才是五年前饿死的。如今家里只剩下老身及儿媳孙子三人,相依为命。”      一个官爷奸笑道:“哦,是吗。但是你家户上有家才一名,就得再出一人。现在却说没有人了,分明是在狡诈”说着自摔一下手中的链子,叫喝着“把她们一家子全绑了,叫她们狡诈”。    
            
                          几个人说着便动手,妇人哀求,孩子哭叫。老婆婆突然跪倒在地,不停磕头道:“老身虽说年迈体衰,但仍请官爷让我替代从军,放过家中妻儿”。      几位官爷似乎有些恻隐之心,但喝道:“你老得都站不起来,何谈从军?若真带你去了,我们几个可少不了挨板子的”。      老婆婆却突然猛地站起来,把身子挺地笔直的,皱纹下的青筋暴涨,似乎要去燃尽自己的所有生命般,道:“老身身体可以的,应征边防役,早上为军爷们做饭,都是可以的”。      一个官爷不忍地低声对同伴说道:“大哥,就这样吧,孤儿寡母的,也别都抓去了”,另一个道“我也不想这样的,可是指标完成不了,我们可是要被去充抵人数的”,另一个道“也罢,就让这个老妇人顶去吧”。      老婆婆如蒙大赦一般,不断磕头答谢。      自古征战,皆都是名不聊生,兵役之苦,更是让千千万万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人亡死别。有诗为证: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