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平阳府_第十八章 包子铺知府察民情 东外城暗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包子铺知府察民情 东外城暗访 (第1/4页)

    从北往南看去,黑黝黝的城墙,高大的城门楼,城门洞透出南城门外亮晃晃的一片。

    不由想登高远望,但守门的军士阻止二人,闲杂人等禁止登城墙。

    一个小头领看他俩不像寻常人,说只要你拿出官家的任何凭证,都可以上去,老何刚要张嘴,邓兆恒说:“算了,先吃饭去。”

    老何选了一家干净些的包子铺,此时已经过午,食客走得差不多了。

    邓兆恒平日走路少,这半日城中一路走,此时有些脚乏,听老何问是否饮酒,便说:“来一壶,解解乏,你也要一壶,陪我喝两杯。”

    老何:“听老爷的,那就要几个下酒菜儿。”

    二人点了紫苏拌甜杏仁、腊肉炒芥菜缨、香椿头儿炒鸡蛋、两盘肉包子。

    邓兆恒:“老何,你跟随我岳父多年,在府内时间比我长,又年长于我,此次为我远来平阳出力,自当彼此一家人相看,莫要拘束。”

    老何:“小人进府时夫人那时也还小,一转眼便十几年,早已将易府当自家了。您是姑爷,按论我应叫您少老爷。老爷教导,主仆有别,不可乱了规矩;官民有别不可乱了身份。离京前老爷嘱咐我做您的贴身护卫,在这里就称您为老爷,人前人后都理所当然。”

    两杯醇厚的杏花村下肚,两人脸上都汗津津的,老何向掌柜要热手巾让邓兆恒擦把脸。

    这时包子铺也没什么其他食客了,掌柜是个白净圆脸、淡眉眯缝眼儿、微胖壮实的中年人。

    这时时走过来笑眯眯地说:“二位客官,身体若乏了,一下把汗出透最解乏,不如我给二位沏两碗茶,边喝着酒,拿茶催催汗。”

    邓兆恒想与他多拉几句话,“老兄是个热诚的人,若不嫌弃,在下请老兄一杯如何?”

    掌柜也没拒绝:“那就多谢了,客人走差不多了,我也该喘口气儿喝两口儿。”

    拉了把椅子过来边坐边向伙计道:“给客人加个炸豆腐蘸芥末。”

    邓兆恒自报家门,假说是生意人,老何是他的伙计。

    三人碰了下杯咂了一口,邓知府:“这杏花村的味道不错,酒香浓厚,还不辣嗓子。”

    掌柜:“酒越陈越不辣,二位要得是陈年酒,自然酒香厚些、绵柔一些。二位尝尝这炸豆腐蘸芥末,下酒好菜,多吃些也撑不着。”

    二人夹了一块,蘸着芥末醋汁,果然,酸甜辣咸,香而不腻,虽一口下去眼泪汪汪,却很是过瘾。

    老何问:“请问掌柜,这醋汁是如何调法,回去我让厨师学一学,算我家主人的一道家常菜。”

    掌柜:“两位客官一看就不是寻常人物,是见过世面的。这本是乡野将就的杂吃,但到了饭馆端到食客桌上,却也马虎不得。先是这豆腐要细,炸出来才会外焦里嫩;再一个,用当年的菜籽油炸,炸豆腐没有其它菜蔬遮味儿,油不好食客能吃出来。最后就是这芥末醋,芥末磨细、醋里加点蜂蜜、淋点麻油,炸豆腐改刀成条,这就成了。”

    三人连吃带喝,掌柜整天见各种人,自是心明眼亮。喝了一杯酒、说了一番话,这一主一仆的作派和满口的京腔,已经看出二人多半是官府中人,且身份不一般;反倒拘束起来,说话唯唯诺诺变得不痛快。

    邓兆恒:“适才街上走,见乞丐、流民甚众。不瞒兄长,在下做生意,大江南北,走过的府地不下几十个,却未见过一城之内有如此多流民,他们从何而来?”

    掌柜心道:明明像官场中人,却自称生意人问这问那,是微服私访?还是来寻人的不是?且小心应对,莫让他抓到不是。

    想到这里便端起酒杯说:“在下整日坐柜台开饭馆儿,对外面的事不是很在意,只是到街上采办有时看到,乞丐、流民确实有些个;在下只在这平阳府城讨生活,多与否就不敢下定论了。”

    邓兆恒看出他心里想法,道:“在下自京城来,家族生意多与官府往来,此次来平阳只是随便走走,有适中的生意就做它一注,无有就当游山玩水,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