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长生_大师在流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师在流浪 (第1/1页)

    明天出差,清明前才回。

    发几条微信记录和大家一起分享,也挺有意思的。

    三周前,一位朋友发了个小视频给我,是一位拾垃圾的流浪汉讲解国学。

    刚开始还以为作秀,看了第二遍后,我回复如下:

    “发现没,把这位老兄收拾整齐,送上讲坛,完全无法分辨身份。如果只听不看,会猜不出那些话出自谁口。我们听到的外界种种信息,往往都隐含目的。而他没有,很真实。”

    大约过了快两周吧,我惊讶发现微信推送的新闻很眼熟。没错,就是那张被五名美女围绕的照片,标题是《博学流浪汉语出惊人走红》。

    于是给朋友发了条消息,挺简短。

    “哈,那哥们火了,你我慧眼识英雄。”

    再过一周,真吓了一跳,对当初推荐的朋友道:

    “晕,那哥们上人民日报了,身份被曝光为休二十六年病假的公务员。这下可好,如果不能继续领工资,恐怕要成正宗流浪汉了。”

    今天又收到了一个视频,《流浪大师沈巍》。

    这是我第一次了解沈先生的故事,回复如下:

    “他是真的……基本上看破了红尘。你我均俗人,可以看破一会儿,却看不了几十年……人总是喜欢分类的,给事物贴上标签。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些在分类之外的,被叫做另类,不受待见。其实生命,只是一场体验的过程而已……”

    一周前,某机场发生重大事故。一位朋友应媒体之邀写了篇文章,发给我看。

    我回复如下:

    “钢筋倾倒,是应力结构问题。但是,我们缺乏规范化精细化的操作,大致过得去就行。事故发生了,经济可以弥补,生命无法挽回。

    “我参观过不下百家施工现场,敢断言,多半企业未按规范进行。曾见德国工程师在钢梁上钻孔,叹为观止。他先测量,再标注位置。先用小钻,再用大钻。我方则是操起电钻就上,效率是对方的十倍,好像也没有什么毛病。

    “一个庞大系统,由许多精密小系统构成。这里差一点,那里差一点,最终将导致整个系统差不少。印象最深刻的是早几年过武汉长江,一百多年前的老桥巍然屹立,正在建的沱江大桥轰然倒塌。

    “机场这事看起来是一个局部问题,如果不严管,极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整体问题。除了严格制度与流程,还有一项软性指标不可忽视。往小讲,是责任心。往大讲,是匠人精神。现场情况复杂,一味靠制度怕难以到位。如果每个操作者都怀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就无需担忧了。

    “我见过最离谱的事情,是一系列的疏忽导致把粉煤灰当做了水泥进行浇筑,幸好因为不能凝结而停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